这些企业家大多来自中国各地的中小企业,他们刚刚在上一站汉诺威见证了“中德工业城市联盟”的成立,这一机制将推动两国地方省市州层面的企业合作对接。
近两年,受德国“工业4.0”智能制造理念的吸引,越来越多中国中小企业来到德国“取经”。今年3月汉诺威CeBIT展和本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,都有大批中国中小企业的身影。CeBIT展上,近百家中国中小企业还组团形成了一个小型的“中国馆”。
作为今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设立展台的医药企业,必康集团副总裁张伟向中新社记者表示,该企业正与西门子、甲骨文、思科、华为等跨国大企业合作,希望在工博会上找到更多合作伙伴,争取在2017年上半年让3家智能工厂投产。
“‘工业4.0’是德国企业界提出的,这个名词现在在中国非常流行。”吴晓波表示,德国在制造业领域的专注和能力是中国企业特别愿意学习,也能够学习到的部分,“今后期待中国企业更多地与德国企业在这一方面展开合作”。
除了“取长补短”,中小企业在中德经贸合作中还可以有怎样的作为?
“我们一直说,中德两国合作具有非常大的潜力,潜力就是来源于中小企业合作,因为大企业已经都来了。”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公使衔参赞王卫东28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,两国中小企业合作又集中体现在省、州、市一级的地方合作。
王卫东表示,上述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的成立,体现了两国地方政府已迫切感受到这一需求,因而自发地成立了这一联盟,“这代表两国经济的发展自然地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——由地方政府带动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,这是非常好的势头和信号。”
吴晓波亦看好两国中小企业在未来中德经贸合作中将扮演的“增长极”角色。在他看来,中国与德国非常相似的一点在于,其经济主要活力来自于中小企业,以中国为例,“在工业和服务业当中,绝大部分的用工是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。”
据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数据,99%在德国交营业税的企业是中小企业;这部分企业创造70%的就业岗位,提供80%的岗位培训,占到全国的专利及技术革新的75%。